2012年4月30日

Evernote 執行長對創業的建議:Don't Do It ! (上)

.


今天讀到 Evernote 執行長 Phil Libin 對創業者的建議,影片的大綱 Mr.Jamie 已經寫了一篇文章了。


對於 Phil Libin 所說的想賺錢、想當老闆、無聊、想有多一點自由,我能夠完全了解。這陣子對創業稍有研究後,其實這四點很容易了解。反而是他說創業應該要有的想法,就是要有想「改變世界」的想法。


其實我覺得這個講法還蠻過份的,要說這樣的話,那創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嘛。但事實上就是如此。


或許從事於其他職業,你多少能夠知道你的目標在哪。賺大錢,高職位,或是名利?雖然我還沒試過,但我很清楚,創業這條路並不是一條有目標的道路。你就像是在探索冒險一樣,不知道你接下來會碰到什麼,你也永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找到你在尋找的東西。


我之所以會對創業這麼有興趣是從一個 Corning 的影片開始的。( A Day Made of Glass )
看完之後我有被感動,不是想流淚的那種,而是對未來有個憧憬,當時剛好要準備畢業,我還很興奮的寄了封 e-mail 附上影片跟老爸說,我希望我未來能做的工作是能夠改變人的生活的,我希望我能夠給人幸福的。


對我來說,什麼叫做「改變世界」的想法,其實就是要懂得做夢。在一個沒有目標的旅途上,我必須要告訴自己,前面一定有什麼東西,必須要有熱忱,有動力去追求那個未知數。這個世界乍看之下好像應有盡有,但還是有很多很多東西是我沒還沒有發現還沒有想到的。


Jamie 說的沒錯,創業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不是職業的選擇。



.

2012年4月29日

充個電,再出發

.

這幾天都沒有寫,不是忘了,是因為參加了三天的英語研習所以沒什麼時間讀文章。

這三天過很快,也過的很充實。看見同梯的弟兄很開心,感覺像是去渡假。剛好這陣子在學校遇到了些瓶頸,正好在研習時可以跟大家分享也可以從聽別人的經驗中學到些新撇步。

即使以後在工作上,適當的休息是必需的,不是只是身體上的休息,除了待在家裡,應該要去做些不一樣的事,跟朋友聊聊,有時候自己怎麼想都想不透的事,或許一跟別人聊就有解決方法了。

從現在開始慢慢培養個習慣好了?
每個禮拜的週六或週日約個朋友吃個早餐閒聊一下,每一見面不一定要得到什麼,能夠讓心裡充份得放鬆,再工作上也會比較有效率的。

.

2012年4月24日

發現! Internal Trigger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的如此習慣檢查 facebook ?當你有攝影的靈感時就會開啟instagram?想要大聲的分享自己在幹麻,就會使用 twitter?不知不覺間,這些東西都突然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甚至覺得沒有這些東西活不下去。是的,我們被洗腦了。


我們不自覺的被改變了習慣和興趣,而我們都沒有注意到這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我會想要去看 facebook 呢?為什麼我會用 instagram呢?這個習慣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以 instagram 舉例,在我們還對它一無所知之前,必然是因為朋友之間在使用,看到網路上的人推荐,在 facebook 上看到別人貼出來的照片,在 app 排行榜上看到...等等,這個現象就是第一步 " External Trigger "。在這個時候,instagram 必須要吸引使用者,讓初次使用者很清楚的知道 instagram 能帶給使用者什麼樣的服務。就像他們的 slogan 一樣簡單明白 " Fast beautiful photo sharing "。


在這之後,有興趣的人必然會去使用它 (Action) ,然後與朋友分享成果 ( Reward )。當你不斷的再重複這兩件事的時候,你已經對 instagram 有個情感在了 (commitment )。它變成了你的一個興趣,改變了你的習慣,興趣和習慣就變成了 internal trigger。這之後,不論你看到什麼想要拍下來的東西,你會很自然的,拿起你的手機,按下 instagram。


當我們心中有了 internal trigger,其他競爭者將很難生存,贏家將有難以動搖的地位,就像 instagram 和 facebook 一樣。



( inspired by "The Billion Dollar Mind Trick : An Intro to Triggers" from Nir & Far )

.

2012年4月23日

the day I say goodbye to facebook

.



    剛剛看了 Stanford 教授 Steve Blank 的文章,又讓我思考了一番。


    我對 facebook 的感覺其實沒有很好,我記得前幾個禮拜看到一篇消息說,在美國 1000 個人的調查中,只有 58% 的人對 facebook 有正面的好感度 ( 調查報告 )。 雖然說沒有好感,但還是會用。這就是 facebook 厲害的地方。即便你覺得旁邊的廣告再怎麼煩,每次換介面都會被抱怨,但你還是會使用它。因為大家都在使用它。


    facebook 厲害是無庸置疑的,除了把人與人之間的生活拉近了,還產生了一個新的行銷管道,一個新的新聞資訊來源。它只會越來越壯大,我 "現在" 沒有辦法想像它的使用者會流失,或許是因為現在沒有一個方式去取代它。但創新的精神不就是 solve problem 和 fulfill needs,把任何事物變得更好更進步嗎?難道 facebook 就沒有任何一個地方你覺得是可以變得更好更簡單更容易使用的嗎?


    我記得在無名盛行的時候,我覺得好厲害阿,blog 這個東西應該會紅很久吧,網路相簿真方便。但 facebook 的出現就改變了這一切,現在應該比較少人用無名當官網了吧?商家都紛紛都改用粉絲團了,不是嗎?同理,facebook 遲早有一天會過時的,或許是五年、十年後,但科技日新月異,說不定明年就有另起新秀一把八掉 facebook 也不一定。我原本蠻期待 pinterest 會有一番作為的,但似乎最近使用者奏降,果然試用後還是無法適應嗎?又或許是 facebook 太深植人心了。


    我期待我最後使用 facebook 的那一天,我不是對它恨之入骨,但再這個每天都有新東西,有新idea 出現的時代,我真的是非常期待。



.

給28歲的自己

    給28歲的我:

    如果按照現在的規劃,你應該已經念完研究所快一年了。你現在人在哪裡呢?工作了嗎?還單身嗎?(如果是的話你可以先不用讀這篇出去喝一杯吧)。

    其實我真正想問的是,你過的精采嗎?對工作有熱情嗎?五年來你有被這個社會給打敗嗎?你有因為環境的感染下改變嗎?過著日復一日,覺得現在這樣就可以了的生活嗎?

    還記得 23 歲時對世界的憧憬嗎?還記得那時的理想抱負嗎?還記得曾經想要改變什麼的夢想嗎?你有嘗試的去改變世界嗎?

    你現在到底在做什麼呢?23 歲時的你是充滿熱情的,想要去追求一些東西的,想要去冒險和嘗試的。我怕你忘了這個感覺,怕因為生活安逸就忘了目標理想,怕一旦時間久了,心情疲乏了,就不得已只好接受這就是人生,這就是現實。

    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寫這封信呢?這可能是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兩年後,你就要 30 了,我相信那是一個無法再隨心所欲的年紀。我想要在這最後的關頭,提醒一下自己,看看能不能喚起一份熱情,一顆想要冒險的心。

  不管現在的情況究竟是如何,我相信你有那個能耐去改變的。就像是我相信 23 歲時的自己一樣,我更加的相信 28 歲的自己是能做出什麼事來的。

我對你有信心,加油!

    

2012年4月22日

跟著作者去 " 神去村 " 住個一年



很少看書的我,上一次看完的小說是哈利波特,而且才看到第六集。這次在書店閒晃的時候,這本書突然吸引了我。原因是它的推薦人,是大師宮崎駿啊!是什麼樣的書讓大師想要拍成電影,又讓他重複看了兩回。在還沒看之前我心裡就覺得,既然能讓大師如此的推薦,應該是很有畫面會很有感覺的書吧。

內容是在述說高中生 " 平野勇氣 " 在名叫神去村的地方從事了林業伐木的工作。勇氣從小就住在大城市,突然被老師和家人丟到鄉下的神去村,一開始就不斷的想要離開那個地方,但是在神去村的生活中,他慢慢的感受到神去村的魅力,最後愛上了這個地方。

我讀過的小說不多,我無法拍胸保證說這本書一定合大家口味。幽默且細膩的,作者以主角的角度去寫這本書,讓我很容易的就能想像在神去村的生活。雖然故事不大,但對我來說,這種悠哉輕鬆的感覺,帶我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就好像是去了一趟旅行。


或許是因為在神去村的悠哉生活,是我心中所追求的。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如果宮崎駿大師能夠把它拍成電影就好了。



其實看影片介紹比較有感覺...


2012年4月19日

成不成功,試了不就知道?

今天看的兩篇文章是有關於最近在 app store 走紅的 Burn The Corn 還有 在 kickstarter 爆紅的 Pebble

Burn The Corn 從 2/27 上架到現在成功的造就了驚人的下載量,但在這樣的驚喜後面,遊戲的作者卻表示其實這一切都很突然,並沒有在他們的預料之內。起初會放上架,其實只是想要先給 apple 審核通過,這樣日後審核可以更快一點。但誰也沒想到這一個動作,讓 Burn The Corn 團隊得到了意外的驚喜。(inside 原文)

Pebble 是一隻能與智慧型手機同步顯示資訊的手錶,而這個設計已經造成許多人討論,原因是它從 4/11 開始只靠了短短的 2 小時,就已募得了 100,000 美金的目標,而在今天 4/20 下午一點多已經達到了 5 百萬以上的募款了。然而它還有直到 5/18 的時間,想一想這樣繼續下去,他們到最後究竟會募得多少錢?(inside 原文)



" 究竟這兩個團隊是如何想到這麼賺錢,這麼成功的 idea?"
這樣的想法不禁出現在我的腦中,但仔細想想,Burn The Corn 的作者在製作這個遊戲的時候,並沒有覺得他的遊戲一定會熱賣。Pebble 的團隊也表示被破表的支持度而感到吃驚。如果一直考慮自己的 idea 是否會熱賣只會一直止步不進,不如把商品丟到市場,讓大眾幫你檢定,說不定這個舉動會讓你大吃一驚。

2012年4月18日

Six Keys to Being Excellent at Anyth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上讀到了這篇文章,關於如何在任何事上成為專業。該篇筆者 Tony Schwartz 以自身打網球的經驗為例,講述他在 "專精於某件事" 的看法。

最大的迷思莫過於認為有些人之所以在某個領域表現的好是因為他們有天份,有良好的基因,基本上是天生就註定的。但在經過研究後,Tony Schwartz 發現其實在訓練某件事的時候,其實就像我們訓練肌肉一樣,是要不斷的把自己推出 comfort zone ,然後休息消化。

Tony Schwartz 提到另一位人物 Anders Ericsson 也有類似的看法。他在用畢生的時間想證明,人們在表現上的好壞,跟天份並沒有關係,反倒是跟我們有沒有去 " 刻意練習 ( deliberate practice ) " 有關。而現在,也有許多學者同意如果要專精於某件事,最少需要 10,000 個小時的練習。



最後講到要專精六個關鍵

第一、你必須追求你所熱愛的事物,當專注的在練習我們所愛的事物的時候,經常會忘了時間消逝。

第二、把最困難的練習先解決吧,我們總是下意識的把簡單的事做完,把困難的事延後。Ericsson 發現那些傑出的人物們都把練習最困難的事在早上做完,畢竟那是你一天最有精神的時候。

第三、徹底的練習吧,就像練肌肉一樣,必須要做到最緊繃的狀態才能更上一層樓。90 分鐘是我們能夠集中精神的最長時間。但別忘了要休息,那些傑出的人在一天中的練習時間也不會超過4 1/2 小時。

第四、適度的接受專業的建議,盲目的練習也不事件好事,適度的接受建議能夠修正練習的方式。但過度的聽從建議反而會有反效果。

第五、適當的休息,一樣像鍊肌肉,在練習過後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息讓肌肉組織重組。我們在練習過後需要休息讓自己沈澱消化學習的事物。

第六、習慣成自然,要想要持續一件事,習慣去做就變得很重要,剛開始會很難,不過長久下來就不需要為這件事花太多心力了。





看了這篇文章我想到郭爸講過:" 學習是有階段的,由開始的「不懂」到「懂」,然後多用就會「熟」,進而能夠到「專」,然後最高境界是「通」"。Tony Schwartz 的這篇文章可能只有到專的境界,然而郭爸所說的「通」則是可以把你所學的套用到其他的領域上,能夠融會貫通。


看完之後想一想,10,000個小時可不少,即使每天花4 1/2小時練習,也得花 6 ~ 7 年才會專精於某件事,真是不容易阿。但人生這麼長,擠出些時間去嘗試些不一樣的事物,讓自己離開comfort zone,也不算太浪費。



(4/20 更新  Jamie也寫了篇有關天份的文章,分享在這裡)


2012年4月17日

Instagram 這堂課



Instagram Facebook用十億元買下來,給很多在 app 創作上的人更多作夢的機會。
但在許多鼓勵大家學習 Instagram 精神的文章中,反而是在 techcrunch 的這篇文章吸引了我的目光。不同於其他文章討論 Instagram 是如何用原本的 prototype 經過 8 週設計完成,再經過一年成為價值10億的公司。這篇 "An Open Letter to Those Not EmployedAt Instagram" 的筆者實際的分享了對 Instagram 的看法。


文章中,該筆者認為 Instagram 是不可以拿來給創業者當參考的,它的優勢全因為它在 photo sharing app 裡是 first mover。當一個開鋒者你可以定義它的功能,也可以讓使用者搶先使用,設計得好的話,你將擁有很多使用支持者,在像 Facebook 的企業買家買下這樣的公司後,其他競爭者將很難再受到注目。


在免費下載,沒有廣告的情況下,Instagram 究竟要怎麼賺錢?難不成一開始他們就打算以這個模式先擴大使用者,然後等人掏錢出來?該筆者也說到,consumer technology 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從這個技術上賺錢。所以說 Instagram 是相當幸運的公司,不只是最後被 Facebook 買下,一開始有人願意投資,也是非常難得的。



另外一篇有鼓勵到我的是從 Inside 上看到的,Instagram CEO Kevin Systrom Quora 上的問答,講述著Instagram 從無到有的過程。他提到在製作 Instagram 之前,他完全沒有任何程式設計的經驗,完全是靠著晚上回家自學慢慢累積起來的。再來,Instagram 的前身,是一個他花了段時間製作的遊戲叫 Burbn,再經過與同伴討論後,他們決定專注於遊戲中的照相功能,也就是說 Instagram 只花8週就做出來的 idea,是經過許多嘗試的才找到的。Kevin Systrom 也說到 " Instagram is an app that only took 8 weeks to build and ship, but was a product of over a year of work ",這句話讓我想到 Mr.Jamie 的一篇 "Just ship it" 的文章。其中的重點是,與其一直 hold 住你的產品,不如把它丟到市場上,直接的去得到市場的回應,再去做進步。



看了很多關於 Instagram 被收購的文章,從這兩篇學到的最多。也因為看了 Mr.Jamie Blog 不斷鼓勵大家開始寫 Blog 訓練獨立思考,所以才開始嘗試,希望能慢慢的讓有想法的朋友和前輩來給我指教。


2012年4月15日

坐而言,不如不要臉的開始寫

從意識到浪費了4年的大學生活畢業後
就急於想要充實自己
不斷的想找些"厲害"的事來做

對於那些擁有一技之長的人我由衷的感到敬佩
我對任何事情從不專精
三分鐘熱度
即使以前在玩遊戲
我也一定要玩什麼技能跟魔法都能學的職業 
(事實證明在遊戲裡這種樣樣不專精的腳色也是沒人要)
但我也才23歲
現在就有這種放棄人生的念頭也太慘了

我開始嘗試唸書和雜誌
每天瀏覽Inside, Mr.Jamie
對很多創業, 創新感到有興趣
我想要更進步
剛好看到Jamie最近一篇關於"解放"的文章
重點是希望現在的年輕人"獨立思考"
可以從寫blog開始練習

對我這種上課不會舉手表達意見的人
這種事還蠻需要勇氣的
但我很想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我也很想要知道大家的思考模式
所以就寫吧
不要臉的舉手表達意見吧
反正老師都說世界上沒有笨問題
要勇敢表達意見



希望老師你不要騙我....(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