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從總統辯論到台灣教育 from the debate to education


上禮拜看了美國總統辯論,其中一題問到...


"負責 APPLE 製造的這些工作該怎麼回美國?",Obama 回答, "有些工作已經回不到美國了,他不想要那些低技術、低工資的工作,他想要高技術、高工資的工作,所以要更重視技術升級、人才培養、投資研究,這樣才能有第二個 APPLE,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創業者,這樣才能有更多工作"。


這讓我想到,台灣是不是也面臨了這樣的情況?低技術低工資的工作外移到中國、印度,台灣是不是應該也要技術升級?但技術升級是指什麼,是不是台灣唯一的出路?我還不是很瞭解。

然後昨天我看到 Appworks IC Jan 寫到一篇主題為 "創新與創業的關鍵,不是世代交替" 的文章。其中重點寫到...

有些青年世代認為台灣目前的產業困境與經濟財政問題甚至於政府沒有競爭力,就是來自於世代不交棒、年輕人沒有舞台。另有些評論,則針對台灣的創業環境與教育改革提出了觀點。其實台灣所面臨的世代議題與創新困境,全球各國都同樣發生;因為環境衛生改善與醫藥科技進步,平均壽命提升,但退休年齡、福利制度與工作型態卻沒有隨之轉變所造成的各種社會議題外,台灣之所以會有創新與創業的困境,其實是來自於多年來製造業思維與面對客戶(而非消費者)的產業慣性。

大部分的台灣製造業廠商,都還是以代工(OEM/ODM)為主要商業模式,除了習慣以價格破壞作為競爭方式外,也缺乏面對消費者與通路的經驗與習慣,並造就了台灣「製造實力強,行銷能力弱」的普遍現象 

我就在想,台灣的問題是不是就是 "速食文化",只會一昧的複製過去的成功模式,而不求創新,不動腦筋?不只是在商業,就連綜藝節目也是不斷的在 copy 國外一些成功的節目。
那為什麼台灣會變成這樣呢?在這麼資訊發達的時代,要知道地球的另一端正在發生什麼事是這麼的容易,要學習新的知識是這麼的簡單,要改變,學習創新,應該要是一件不難的事才對。

然後我讀了這篇報導,講一位陸生來台念書所寫的文章,我覺得其中有幾分道理在...

與台灣同學很難講起有關國家和社會的問題,很多人沒興趣,也講不出話來
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因素?致使我們在知識的領域正急速退讓詮釋權!理由是教育的被動與制式讓台灣的年輕人不喜歡思考?對頭腦體操所帶來的樂趣缺少體驗?還是更關鍵地,媒體的集體墮落讓台灣人集體弱智?大多數年輕人對外面的世界欠缺知識、因而也欠缺深入理解的好奇心?

問題點還是來到了年輕一代、學生、教育這個議題上。怎麼這麼剛好,Jamie 最近又分享了行銷大師 Seth Godin 對教育的一些想法,我特別注意到這段...

"What is school for? 學校是為了什麼而存在?" Seth Godin 認為沒有人仔細想過這個問題。
他說,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了解 "What is school used to be for 學校原先是為了什麼而存在?"
用簡單的故事,Godin 帶出 "School was for teaching obedience 學校是為了教育學生服從" 這個概念。
工業時代下的學校,所要教出來的就是工人,希望每個人都一樣,才能夠像工廠零件一樣,出了問題,隨時能替換。

  現在在小學當替代役,看到學生已經為了功課考試有壓力,國文造句只會抄同學的,數學只想知道答案不想知道為什麼,英文只是要被給老師聽我學了也沒用。制式化思考模式,重念書考試而不重活用,台灣在這樣的教育下,也難怪出來的學生面對問題的時候,都沒有 "自己的答案",只會忙於找尋 "標準答案"。有趣的是,從學校出來後,就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了。
(Seth Godin 這個演講真的很值得看,後面還有很多值得思考的 idea,有時間請務必看完)



1 則留言:

  1. 說到我們這一代 比較老的常常會說”機罵ㄟ笑連郎阿 巄系 草莓族(吃不了苦)”
    可是話說回來 應該說是時代變遷的太快 網路 智慧型手機 IPAD各種不同的電子產品與娛樂瞬間增加(電影 逛街 ,etc )改變了人生活的節奏 現今年輕人對物質慾望越來越高 每個人都想賺大錢 當然 以前70年代爸爸媽媽做的代工或普通中小企業上班族的工作 (時間長 待遇低)已經不能滿足年輕人 與其說是草莓族 不如說是現代年輕人對社會的一種反撲與無奈 (澳洲打工是最好的例子)
    說到現在台灣的社會 很多父母會勸自己小孩趕快學到一技之長 (語言, 專業知識, 技工,… ) 怕的就是小孩出社會連餬口的飯碗都沒有 之前新聞 水電工賺的錢比上班族還多( 藍領k.o.白領) 先不說父母無私的付出了 國家資源辛苦培養到大學畢業 還不及水電工 這不僅讓人省思是否教育體制上出了很大的問題
    先不說教育體制( 待會說) 個人覺得台灣很多的企業都想賺錢 拼命的往大陸衝 (哪幾個企業就不必多說了) 可是忘了一句話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舉台灣最痛恨的三星為例好了 三星在剛開始做電視的時候 價格跟SONY天差地遠 那時候中國剛開始興起對電視需求量極大加上對日本人天生的痛恨 中國政府反而給三星很大進軍中國的機會 不用說了去賣的話怎麼賣怎麼賺 可是三星回絕了 他覺得他的產品只是在初期化 比不過其他大廠 去也是白搭 再看看現在 三星電視橫跨世界 真正成為LED電視界的霸主 . 舉這個例子主要是要提醒這些台灣拼命往大陸衝的企業 大陸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沒錯 或許你可以靠著他搭上順風車當亂世出英雄 可是一個企業是要對社會有責任的 有一個調查三分之一台商在大陸還過得去 另外三分之一在苦撐 剩下三分之一倒閉!! 當你自覺拼不過 沒有競爭力時 已經太晚了 資金外流已成事實(簡單說就是拿台灣錢去投大陸市場) 並不是想像中的大陸無限好 那只是井底之蛙之見 現在是國際化!!!! 台灣~~傷不起阿~!!!
    當然先說企業再說教育是有原因的 之所以亞洲國家教育體制會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原因是 亞洲國家都苦過 怎麼說! 答案是 產業結構 當你已經把社會中的”FINISH LINE” 設在教育裏 ( 第一志願 醫生 薪水100, 第二志願 電機 薪水50 ,……) 大家已經把 PRE社會清楚的映在學測上 考好 ALL SET 考差 認命 OR重考 當然現在大家一直在討論注重人格特質發展與自我獨立思考能力 多好多好 可以培養天才(王建民 下一個JEREMY LIN….) 可是那些都言之過早 在產業沒有進化之前 教育? 還有很久遠的路 如果硬要砍掉重練 那就會變成我們所知的九年一貫 罵翻天也沒人理 !
    還有很多人都會怪政府哪裡做不好那裏又禿垂 可是我覺得那些都沒有實質上的意義 所謂政治- 權力與金錢的分配 加上台灣真的是太 “政治化(戲劇化)” 什麼事都做不成 !!!
    解? 我覺得台灣現在需要有責任的產業 與 願意跟台灣一起出發的老闆 (產業升級 –當然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資金 所謂黑洞 不過在台灣人的BELIEVE下 我相信 WE CAN DO IT!!!)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