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7日

note 005

.


最近看 facebook 的時候覺得越來越無趣了。雖然說每天的東西都不一樣,但八九不離十是些照片,連結,朋友的心情狀態。記得剛開始覺得很新鮮,因為就是可以像這樣什麼都 po,但可能就是因為太方便了,變得重量不重質。但也沒差,朋友之間也沒有利益可言,無需擔心要經營。但我覺得這樣不對,從你分享的次數到內容,都可以看的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當你在按下分享、發佈的那瞬間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大家想要看什麼?有沒有想過意義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覺得 "我就是想這樣,你管的著嗎?" 喔,老天,我管不著,我就只是把你 unsubscribe 掉而已,那一瞬間我對你已經沒有興趣了。我已經忘了我把多少人 unsubscribe 掉,說不定也有不少人也把我 unsubscribe 掉。


過去要對一個人的形象破滅有不容易,現在又多簡單?不管我在第一次見面的約會表現的多棒,晚上回去加互加 facebook,看我照片跟我 po 的內容



holy shit,原來我是這種宅男咖。



.

2012年6月16日

Evil Plans by Hugh MacLeod



Evil Plans, 書中翻作是 "使壞計畫"...書名倒是有點太長了...


使壞計畫,Hugh MacLeod 原本是一位在廣告公司上班的人,喜歡畫漫畫但沒時間,所以想到了在名片背後作畫這個辦法,讓他隨時隨地都可以做他喜歡的事。就像是中文翻譯的書名一樣,Hugh 分享了 41 個有關追求夢想使壞計畫的想法&故事。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把興趣當工作,希望自己能做自己想做愛做的工作。但為了生活,我們必須放棄那些天真的想法。但這到底是誰說的?究竟是誰規定的?或許只是因為我們不敢踏出那步,或許是因為我們不趕去冒險,或許是因為太多未知數了,我們會遷就於比較無連卻安全的人生。但不去嘗試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在前面等著我們。


可能看過之後還是會有人覺得,這根本就是癡人說夢,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的。但我覺得就是因為某些人敢做夢,他們才能成就別人無法所及的。其中有一句話我蠻喜歡的是...


"並不是其他人不希望你飛黃騰達,他們只是不想見到你用他們可望的方法平步青雲,可是成功的卻不是他們自己。這不過是人性而已,說起來雖然可悲,但卻很真實。"


總是有人會說要實際一點,但我覺得是因為從小就有人跟我們講說該怎麼做才對、只要照著先人的腳步走就可以成功。


我並不想要否定,我只是想要使壞,走出自己的路而已。




.

2012年6月13日

note 004

.

"服務",我今天有個想法。

有人會訂閱雜誌刊物,因為有人會幫你整理一個月來你會想要看到的資訊,即使有網路,我們也省去了去尋找有價值的新聞文章和整理的時間。

再來也有像統一生機這樣,把一定時間份量的食物宅配到家裡。這個服務包括了,省去了去超商採購的時間,想要煮什麼的時間和精力,考慮營養健康的問題。

我無聊想出來的是,"能不能每三個月繳固定的錢讓人幫我治裝?"

"雖然我不排斥逛街,但我不是很會搭配服裝,我也不知道什麼適合我,如果有人可以專門幫我挑衣服的話就好了"

每三個月,自己決定治裝費多少,請別人幫你治裝,找出適合自己,也喜歡的造型。

不只是B2C, 反過來跟一些品牌合作,從大品牌拿到便宜的價格,幫小品牌打知名度之類的。


.

note 003

每次都被問倒

2012年6月10日

little entreprenuer


這是我表弟,阿東。


平時就是個好奇心旺盛的小子,每次看到他他都會介紹他最近在玩的東西。上禮拜六他自己用他手邊僅有的資源,發揮創意做出了一個類似籃球的遊戲。在做完之後他很興奮的試玩,發現球掉下來後並沒有照他所想的從軌道中滾回來,他立刻衝去拿了幾本書,斜擺在球落下的地方,做出了修正,之後當然就沒有問題玩的很開心


我在旁邊看他做這些動作,不斷的感到佩服,因為這簡直就是創業的縮小版(至少我是這樣覺得)。

第一、他是自己想出這樣的遊戲並且做出來。為什麼我說是類似籃球的遊戲,因為如果他已經侷限於籃球應該有的樣子,應該很難做出這樣的東西。

第二、他只用了手邊的資源。從圖片很明顯的看的出來他是用拼圖墊、維尼抱枕圈、跟其他的東西做支撐,他沒有要求花錢買一個新的籃球框。

第三、在發現錯誤之後,他立刻做了修正。在他的腦中已經有整個遊戲該怎麼運作的樣子,所以他才把軌道都先擺好,發現並沒有照他所想的滾回來後,立刻做出了修正。

第四、他整個過程的很投入、而且很開心。

這是我從這個過程中看到的幾件事,非常有趣,讓我想到之前看到的 "Caine's Arcade"。(在加州的某個小朋友自己用紙箱做出了遊戲機的故事)


這就是我在追求的,不被侷限的想像力、自己動手的實驗精神、立刻做出修正的判斷、享受創業的精神,想不到我居然在阿東身上看到這些元素。難怪有人說現在的教育會扼殺我們的創意,長大以後可能就沒辦法像這樣玩,什麼事都要按照規矩來,真是太慘了我們。



P.S 別以為這個遊戲很簡單,因為阿東是用那種球池用的塑膠球,非常輕,所以撞到維尼抱枕圈很容易被彈開,後面看到的那張紙其時就是籃板,為了緩衝用的。很聰明吧!

2012年6月5日

note 002

想到什麼就立刻劃下來,寫下來。
自己的記憶完全靠不住。
Evernote 以此為出發點創造出我們的第二個記憶腦袋。真棒

2012年6月4日

The innovation engine by Tina Seelig


Tina Seelig,史丹佛大學的教授,目前擔任 STVP ( Stanford Technology Ventures Program ) 的 Executive Director。

兩三年前我讀了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 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很有趣。我對 "創意" 一直都有種,只有有天賦的人才能做得到的事。因為自己不是一個會設計的人,所以總是對能夠走上設計師之路的人感到羨慕。畢業之後,感到無力,不知道以後的人生會怎樣,我並不想要過著朝九晚五的辦公室生活。於是我開始對創業這件事感興趣,因為這是一個設計和商業的結合,或許對我來說是最合適的,我現在是這麼想的。但要走上這條路並不容易,要做的事是前人沒做過,自己必須要去開創的,必須是要有創意,要勇敢的有跟別人不一樣的看法。

這時候我又恰好看到 Seelig 教授在 google 的新書演講,我覺得講得很好,所以想分享給大家。


其中她在 imagination 提到要 reframe problem 和 challenge assumption  我覺得是很重要的。從講笑話中,學習 reframe 蠻有趣的。她提出Knowledge 跟 Resources 的相互關係也很有趣。其實我覺得很多東西聽她講的時候都會覺得這我都知道,但我平常可能不會想這麼多。看來這本書是必讀了,等讀完再寫讀書心得!



.